許多寶寶在4∼5個月大時,會出現厭奶期。此時的小寶寶活動量正常,精神也很好,但好像不太會餓。餵食時,有些寶寶一聞到奶味就皺眉,轉過頭去,或者總是把奶頭從嘴裡頂出來。即使肯喝,也常因為一些風吹草動就停頓下來不吃了--有人走過去,他會看看;有聲響,他會轉過頭去一探究竟。寶寶的喝奶量減少,甚至有時一兩餐完全不吃,讓人懷疑他為什麼不會餓? 寶寶為什麼會厭奶呢?厭奶的原因有兩種。一是生理性厭奶。二是病理性厭奶。關於這兩種情況的臨床特徵和父母的應對方法,詳細說明如下。 一、生理性厭奶: 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的前兩個月,吃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到了三個月大之後,大部分的寶寶開始不再一鼓作氣的吃奶,而是吃吃停停,有時還唧唧咕咕發出聲音。更有一些寶寶,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它說來,比吃奶有趣多了。 醫學上稱四至五個月的寶寶,這種暫時的厭奶狀況為「生理性厭食期」。特徵是孩子正常發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但體重還是會增加,通常不會超過一個月就自然恢復食慾。 父母面對生理性厭食期的寶寶,最好選擇比較安靜不受干擾的環境來餵奶,以免它分心。如果孩子表現出拒絕奶瓶的樣子,就不要強逼他就範,否則寶寶可能更厭惡奶瓶,甚至嘔吐、哭鬧。根據經驗,寶寶在半睡半醒之間,最容易餵得快又多,父母不妨試試看!若孩子每天的食量已經足夠,就不要執著每餐應餵食的量,如:一天應喝的奶量900c.c,若寶寶一餐食慾不好只喝80c.c,下一餐食慾好則喝下130c.c,只要總奶量足夠即可。 同時,若寶寶已經滿四個月,到了添加副食品的年齡,把握孩子對牛奶以外的食品產生好奇心的時機,開始添加副食品,正好補充缺少的熱量和營養。許多寶寶覺得湯匙新鮮有趣,可以將其中二餐牛奶換成奶、麥糊用湯匙餵他。市面上有各種品牌的嬰兒食品,罐上會有詳細的註明,使用方便。若寶寶有嚴重厭食的情況,可以給醫生檢查後開給藥物來促進食慾。基本上,越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要小心,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若0-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可能導致脫水,進一步併發休克,必須積極治療。 此外,學步期(又稱離乳期)是第二個生理性厭奶高峰期,主要的發生原因及建議如下: (1)副食品添加未得當:過了1歲之後,寶寶的主食是固體食物,但是有些寶寶可能太晚添加副食品,咀嚼能力未有效訓練,所以仍以配方奶為主食。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慢慢幫寶寶添加,並且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 (2)飲食均衡:學步期後的寶寶,需要從不同食物中獲取養分,配方奶只能當作副食品,因為各類食物中所擁有的豐富養分是不可取代的。 (3)寶寶對外界好奇:寶寶的好奇心重,還未建立餐桌習慣,父母可以買一套寶寶的專屬卡通餐具,轉移寶寶注意力,鼓勵寶寶用自己的餐具用餐。 (4)彈性改變用餐時間:寶寶若暫時無用餐的想法,就不要強迫孩子,可以改變作息,先和寶寶玩耍,等活動一陣子後,寶寶累了、餓了,就會食慾大增。 (5)下降目標:若寶寶沒有用餐意願,建議可在用餐期間,下降食用量,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配合寶寶的需求。 二、病理性厭奶 寶寶如果健康出了問題,就會表現出吃得少、睡不好、活力差。厭奶就是一個經常伴隨急、慢性疾病的徵兆。 1. 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及腫瘤,長期消耗較多熱量,但患者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慾減低,父母所能觀察到的就是臉色不好、活力減低、食慾不振。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也要提升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2. 急性感染 急性咽喉炎、鵝口瘡,造成口腔疼痛,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厭奶。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孩子會哭鬧不安。 3. 敗血症 最嚴重的厭奶狀況,是敗血症的嬰兒。人體在兩歲之前,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細菌可能藉血液循環擴散出去,併發全身性的感染,稱為敗血症。這時孩子會煩躁不安,或昏昏欲睡,不愛活動、呼吸急促或喘息,體溫可能發燒也可能反而低於正常、奶量銳減或嘔吐、腹脹。 三、結語 胃口不好是許多嬰兒都曾經有過的現象。如果是生理性厭奶,孩子的活動力和發育正常,且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可以等它自然度過,無需憂慮。反之厭食期拖得太長,體重增長曲線下滑時,則需找醫師評估。對於病理性厭食不能等閒視之。父母觀察寶寶除了厭食以外,若有腹脹、嘔吐、發燒或呼吸急促、活力不佳等情況,應該立即就醫,不可輕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