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病毒是經由皮膚、黏膜的傷口,接處到帶有C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其他身體的分泌物而進入體內感染,在南台灣有所謂的「C型肝炎村」,也就是某一鄉村其居民感染C型肝炎比例高,而其原因大多與該地區的傳統民俗醫療或非拋棄式的針頭使用有關。其實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約有2%至4%的人口,即約有30萬人感染C型肝炎,而感染C型肝炎之後,約有70%至80%的病人會演變為慢性C型肝炎,且經過20至30年後,則約有20%至30%的患者會演變為肝硬化,而其中每年更約有5%的人會併發肝癌,尤其目前尚未研發出C型肝炎疫苗,所以無法預防C型肝炎傳染,尤其C型肝炎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往往在接受健康檢查中才會被篩檢出來,因此C型肝炎病毒可說是僅次於B型肝炎病毒外,另一個肝臟的隱形殺手。 所幸近年來在C型肝炎治療上有明顯的進步。近年來醫界研究使用干擾素合併口服Ribavirin療法來治療C型肝炎,其療效可達70%至80%,因此目前C型肝炎是可以根除,且值得治療及可預防傳染的疾病,而目前健保局亦有給付,若患者符合治療的條件,及可以節省約15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醫師也建議民眾,切勿私自重複使用針頭注射,若接受傳統民俗療法如針灸時,亦應使用拋棄式針頭,且也勿與他人共同使用牙刷與刮鬍刀等,以避免C型肝炎感染,此外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民眾若出現易疲勞與黃疸等症狀,即要提高警覺就醫檢查,以利及早發現病灶、早期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