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台灣,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最常見的發病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第二是慢性腎絲球腎炎,第三則是高血壓。但不管什麼原因,一旦血清肌酸酐大於正常值(即血液Cre>1.5mg/dL),就表示病人的腎臟功能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半。根據研究統計顯示,每一個有慢性腎臟病的病人腎功能惡化的速度大約都是固定的,但是若病人不規則追蹤服藥,或是去服用不知名的中草藥、偏方的話,則惡化速度就會變快。反之,若病人與醫師合作且治療得當,則腎功能惡化速度會變慢,甚至可能不再惡化,亦即該病人在有生之年都不會需要到洗腎。
在以往當腎萎縮至一定程度後,腎功能的持續惡化是無可避免的,但近年來,在慢性腎病的治療上已漸有突破。目前成大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及推廣中心把列入個案管理的第4期腎病(即腎絲球過濾率GFR=15~30ml/分鐘,正常人為100ml/分鐘左右)病患做統計研究,在2年的追蹤中約有6成病人腎功能惡化至第5期或須接受洗腎治療,而其他4成病人腎功能維持穩定。在分析後,發現腎功能穩定的病人其蛋白尿排放量都較低,且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的比率亦較高。歸功於最近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的進步,使得這些醫生以前認為遲早「一定要」洗腎的疾病治療露出一線曙光。尤其是糖尿病患,在早期腎臟排尿只出現微量蛋白尿時就要介入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的治療。目前國內外均已在推廣並衛教慢性腎病病患應該早期就去看腎臟專科醫師,並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畢竟病人若能不需要進入洗腎治療,就是對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一個很大的幫助。
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式如下:
一、需嚴格控制血壓至130/85mmHg以下,但病人若蛋白尿排放已大於1公克/日,則血壓須控制至更低(125/75mmHg以下),此時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為治療的第一線用藥。其他如血糖,血脂肪,尿酸均需接受追蹤,若有異常就要接受控制與治療。
二、降低蛋白尿:目前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某些種類的鈣離子阻斷劑亦有一定療效。
三、低蛋白質飲食:根據研究,GFR剩下15-24的病人若能嚴格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只攝取0.6公克的高生理價質蛋白質(如:動物性蛋白質、蛋、乳等)就能有效降低腎功能損傷的速度。蛋白質含量:一兩肉(生重)一個蛋,一塊豆腐:各7公克,一杯牛奶8公克,一碗飯6公克,一份水果0.5公克,一份蔬菜1公克。
例如:一位理想體重60公斤的正常人,若能攝取四兩肉(包括豬、牛、家禽、海產),一杯牛奶、三碗飯,外加三小碟蔬菜,三份水即可足夠一天蛋白質的需要。一旦確實被診斷出進入腎病變第三階段之後,限制蛋白質的飲食經過國內外數年的研究是有助於控制病變的進展,前提是必需與營養師商討合適的飲食計劃,以避免熱量不足,營養不良。若是己開始洗腎治療的病人,飲食中蛋白質量可放寬達1.0~1.2公克/公斤。
四、若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或嚴重水腫,則必須攝取低鹽飲食(每天3公克食鹽),但若無這些情形,則鹽份的攝取量建議每日4-6gm。飲食食鹽攝取量一般為14.8公克,其中10公克來自調味品,4.8公克來自食品本身或醃製品。鹽份含量:一茶匙鹽5公克,一湯匙醬油2.5公克,一茶匙味素1公克。所以慢性腎臟病人的飲食為了達到預防或控制高血壓的目的,盡量不吃醃製品(如醬菜、鹹魚、肉),烹調用醬油、鹽、味素要注意以清淡為宜。
五、避免下列可能惡化腎功能的因素:例如 1. 濫用藥物如類固醇、感冒藥水、止痛劑、某些抗生素、不明來歷的藥物等。其他容易引起腎損害的常見西藥還有:抗腫瘤藥物,環孢菌素A,利尿劑,脫水劑,生物製劑,造影劑等等 2. 低血容量的狀態:如脫水、心臟衰竭、低血壓或休克 3. 泌尿道阻塞,如結石或攝護腺肥大…等等 4. 感染 5. 電解質不平衡 所以,若是有結石病史的患者建議每天飲水量最好至2500∼3000c.c。
六、若已開始有少尿(尿液每天少於500毫升)及水腫等嚴重腎衰竭的症狀,則必須攝取低鉀飲食,因為血液中鉀離子過高時易引發心律不整,嚴重者可能會心跳停止。並要在腎臟專科醫師的處方下使用適量利尿劑及降低鉀離子的藥物。其他腎衰竭造成的貧血或骨病變…等等併發症也要一併治療。
七、治療原發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免疫性腎小球腎炎等仍須積極控制與治療。
八、避免過於快速的減輕體重: 因為身體中蛋白質迅速分解,會加重腎臟負擔,所以,慢性腎臟病伴有肥胖病人減肥一定要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緩緩進行。
九、若有抽菸習慣者一定要戒菸。因為香菸會惡化腎功能。
總而言之,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在最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醫學界對於此症也不像以前那麼悲觀了,現在的腎臟科醫師已經可以更積極的治療這些病人,如果能再加上病人本身高度的合作,則慢性腎臟病是肯定可以治療的,而尿毒症到需要洗腎都是可以避免的。 |
|
|
|
|
最後修改時間:2010/2/3 上午 08:4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