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語言教學法
語言治療師/彭永山
使用小叮嚀:
-
安排孩子感興趣的教材、活動,這些教材、活動可變化、輪替,以保持孩子的興趣。
-
選擇合乎孩子興趣、語言技巧,及他日常生活環境常需要表達的詞彙或句子。
-
對孩子的主動表達予以回應,並可示範正確表達方式或延長孩子的句子。
-
使用時保持彈性,不要堅持達到預設反應才罷休(例:一定要孩子說出答案或一定要仿說出來)。
-
獎勵孩子的溝通,並以孩子喜好的事物或活動為獎勵。
促進兒童溝通的策略:
-
教材擺在孩子看得見卻拿不到的地方---引發要求幫忙拿教材,或是要此教材的意圖與表達。
-
把有聲玩具放在不透明且不易打開盒子裡,並發出聲音---引發要求幫忙打開、幫忙拿出來的意圖與表達。
-
提供不當比例材料,如吃點心時只給一些果汁或一小片餅干;玩拼圖、積木一次只給一片;幫忙推盪鞦韆,只推幾次就停止---引發孩子要求其它部分的意圖與表達。
-
只提供部分材料,如畫圖時只提供圖畫紙,卻沒畫筆(用此項策略的前提是孩子已具有覺察差異的能力;運用此策略時並應避免造成孩子太大挫折感)---引發抗議沒給他其它需要東西或是要求家長給他另外所需東西的意圖與表達。
-
做孩子不希望你做的事---引發禁止你做的事的意圖與表達。
-
拿一種孩子討厭的食物或玩具給他們---引發表達不要該食物或玩具的意圖與表達。
-
在互動遊戲中,明知孩子手上已經沒東西還伸手向他要---引發表示沒有了的意圖與表達。
-
製造可笑、不合孩子期待的事,如假裝穿孩子的鞋子、吃點心時假裝把黏土當餅干給孩子、玩積木時故意給石頭等(此項策略的前提是孩子對日常作息有基本認識與期待)---引發兒童表達自己意見或說明你錯的行為的意圖與表達。
-
用玩偶一一出場向孩子問好,當幾次後玩偶出現時,不做任何行為,等待孩子反應---引發打招呼的意圖與表達。
-
將玩具收起來時,一一對玩具揮手並說「再見」,當幾次後不做任何行為,等待孩子反應---引發「再見」的意圖與表達。
容易扼殺孩子溝通動機的做法:
-
把孩子照顧太周到,沒有表達需求的機會。
-
沒注意到孩子的非口語表達,喪失教他表達的機會。
-
家長太在意孩子一定要說到什麼程度,讓他感受到壓力。
-
沒有充份等待孩子反應,致使退縮。
環境語言教學法使用方式:
一、示範教學法---在孩子意圖產生或說出不完整、不正確音節、單字、詞句時,由家長示範說出音節、單字或詞句,要孩子模仿部分或全部發音。 程序:
- 呈現與孩子意圖相關的示範(如「吹泡泡」)。
- 若孩子反應正確則立即予以讚賞、語言形式的延伸擴充(如「小強要吹泡泡,小強喜歡吹泡泡。」),並給其材料。
- 若孩子反應不正確則再次示範,示範反應正確則立即予以讚賞、語言形式的延伸擴充,並給其所需材料。
- 若孩子再次示範的反應仍不正確,則沒關係(代表目標太高),並給其所需材料。
二、指令—示範教學法---在孩子意圖產生與表達時,家長提出問題或不完整的句子(如「我在穿我的⋯⋯」),讓孩子表現非模仿口語的反應。 程序:
- 給與孩子興趣相關的指令。(如「你要什麼?」)
- 若孩子反應正確則立即予以讚賞、語言形式的延伸擴充,並給其材料。
- 孩子反應不正確時,立即提供示範教學的程序步驟。
三、等待教學法—家長提供視覺刺激(例拿著教學材料並作出期待的表情,且不加上問句),並至少呈現五秒鐘,讓孩子主動說話,且具備下列要件:1.家長與孩子距離不超過一公尺。2. 孩子的頭部至少需偶而轉向家長。 程序:
- 提供給孩子可能需要材料或協助的機會,讓兒童主動說話。
- 若孩子反應正確則立即予以讚賞、語言形式的延伸擴充,並給其所需材料。
- 孩子反應不正確或沒反應,則提供第二次非口語刺激,讓孩子主動以手勢表達。
- 若孩子反應仍不正確或沒反應時,則提供示範教學的程序步驟。
四、隨機教學法---指在非結構的情境下,家長與孩子間自然產生互動,並由家長藉此互動傳達新資訊,或提供孩子練習機會,以增進其溝通技巧。 程序:
- 若要訓練新的或較難的語型或結構,可採示範教學的程序步驟。
- 若訓練對話技巧,可採指令—示範教學的程序步驟。
- 若訓練主動溝通,可採等待教學法的程序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