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眼症群聚感染 |
|
單 位: |
感染科 |
發 表 人: |
楊清鎮 |
發表日期: |
2007/11/1 |
|
|
|
根據疾病管制局定點學校監視通報系統資料顯示,10/13-10/19新增通報5537例紅眼症病例,基隆市(上週2271例,本週910例)疫情明顯趨緩,台北縣(上週866例,本週517例)及雲林縣(上週914例,本週845例)有下降趨勢,台北市疫情仍處高峰(上週497例,本週2293例),其餘各縣市紅眼症疫情僅有零星個案(疾病管制局網站2007/10/19新聞)。另高雄市10/16全市各眼科醫療院所紅眼症病例為747人,全市國小通報有144人。另疾病管制局亦通令各級醫療院所遇到有紅眼症病歷需(審慎)上網通報,以掌握疫情。 此次紅眼症大流行原本很多專家認為可能是線病毒(Adenovirus)引起,但經由疾管局採檢培養才發現是腸病毒"克沙奇A24型"(Coxsackievirus A24)作祟,引起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其屬於腸病毒A族中的一株,主要經由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而傳染,如病患用過或摸過的毛巾、門把、文具、滑鼠、鍵盤等,潛伏期2到7天,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患者可能出現眼睛刺痛、灼熱、畏光、眼皮腫脹、易流淚、分泌物多、發紅出血等症狀,如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傳染力極強,好侵犯學童,容易造成區域性流行。但臨床觀察,有病患表示,最先的「紅眼」家人回來之後,雖讓他在家中獨自隔離在房間內,卻仍快速讓全家「紅」眼(署立基隆醫院眼科陳家祿主任)。感染後會出現雙側性下結膜出血和結膜炎等症狀,很少出現角膜的變化及發燒等症狀。通常發病快速(潛伏期約1天),結膜在24小時內會迅速充血水腫,但去的也快(病程約4~5天,患者大部分於7~12天內會自然痊癒)。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也見於腸病毒70型(enterovrius type 70)及腺病毒11型,會導致局部流行,一樣與接觸傳染有關。 另一種紅眼症稱為”流行性角膜結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vitis)”,大多由病毒線病毒8型所引起之急性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夏秋交接季節較常見,往往引發流行。其他血清型如第2、3、4、7、9、10、11、14、16、19、29型也曾被報導過。臨床症狀包括咽喉炎、耳前淋巴腺腫大(preauricular lymphadenopathy)、濾泡性結膜炎(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潛伏期為7-10天,一般會持續1-4週。此結膜炎也會侵犯角膜,較少導致失明,也比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少出現結膜下出血。 紅眼症疫情雖已趨緩,但疾管局仍呼籲民眾需加強留意,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注意雙手清潔,確實按照「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洗手;不要用手去揉眼睛,必要時用乾淨毛巾、小棉棒或衛生紙擦拭;不要共用毛巾,以免感染到紅眼症。感染者宜盡量在家中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處理眼睛分泌物,勤用肥皂洗手,避免傳染給他人。 |
|
|
|
|
最後修改時間:2013/2/19 下午 05:1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