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感冒變肺炎! 感冒讓它自己好?
有些人覺得感冒時,不一定要看醫生,也害怕吃一堆藥, 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就會自己好,但這樣真的正確嗎?感冒時到底要不要去看醫生呢?
文/胸腔內科 陳鈴宜醫師
- 肺炎常發生於感冒之後
細菌、病毒、黴菌、結核菌等都可能是致病原
當感冒症狀持續惡化時,就有可能演變為肺炎。肺炎的成因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細菌或病毒直接侵犯肺部,另一種是採漸進式,先從上呼吸道感染,接著入侵到下呼吸道(肺部)。肺炎是由致病原入侵下呼吸道引起肺實質的發炎反應,細菌、病毒、黴菌、結核菌等都可能是致病原。正常感冒很少會高燒超過4∼5天。當病人持續發燒5天以上,咳嗽越來越厲害,甚至咳嗽時有膿痰出現,則要強烈懷疑肺炎已經發生了。
一般門診病患若是胸部X光片上有新出現之浸潤,同時表現出急性感染的症狀,如發熱、體溫過低、發抖、出汗、(新出現的)咳嗽(有痰或沒痰)、痰色改變、胸部不適、氣促,其他非特定性症狀(疲倦、肌痛、腹痛、食慾差、頭痛),或聽診之異常就需高度警覺有肺炎形成而需接受完整治療與追蹤,以免肺炎進展甚至產生併發症。
- 需特別注意的高危險群:
5歲以下小朋友、年齡超過65歲的長輩
合併有腫瘤、腦中風、或慢性心臟、肝臟、腎臟疾病、糖尿病的家中長輩,本身即為肺炎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再加上初期症狀常不明顯而容易被延誤診斷。若被觀察到有新發生的意識狀態混亂,咳嗽有痰,呼吸較急促,血壓偏低,食欲和活動力下降,或有發燒,肢體末端冰冷發紺,家屬應儘速帶回於門診讓醫師評估。
- 感染肺炎該怎麼辦?
輕度肺炎服藥物定時追蹤;嚴重者則建議住院治療
輕度肺炎無呼吸窘迫現象者可使用口服藥物合併定時門診追蹤。 高風險族群合併症狀嚴重者則建議住院治療。此時的治療,除了抗生素外也需讓肺部痰排出、增加肺部氧氣濃度。因此會視臨床需要增加蒸氣治療或化痰藥物使用。 細菌性肺炎較為人所知的併發症是肺積水、肋膜積水、膿胸、膿瘍。此時由於肺泡中有積膿,且肋膜腔內有水或膿的關係,其胸部聽診時會有呼吸音明顯降低的情形,一定得住院,施行肋膜腔引流並施打抗生素才有治癒的機會。
若無適當感染控制,持續引起嚴重發炎反應,甚至引發肺組織壞死,敗血性休克,進一步引發呼吸窘迫症候群至呼吸衰竭情形,則必須開刀做壞死組織剝除術或肺葉切除術,治療的療程可能就會長達3∼4週以上,即使日後恢復也通常留下肺功能受損下降的後遺症。
一、外在環境──勿讓病毒、細菌上身
- 流行感冒期間,儘量避免去公共場所。
- 確實洗手,.家裡要時常保持良好的通風,尤其家中有人生病時,更要注意空氣的流通。
二、增加自身抵抗力
除了平日的健康飲食、良好充足睡眠之外,建議高危險族群最好施打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做好最佳的防護措施。即使仍有可能感冒,但因身體已有抗體,病情較不致惡化、由感冒演變為肺炎。本院目前有提供65歲以上民眾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未滿65歲但為高危險族群者也可至門診由醫師評估後自費接受疫苗施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