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們都知道活動量太大時,會增加關節磨損;但活動量變少時,關節會發生什麼狀況?
A: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蕭敬樺醫師指出,膝關節能正常活動仰賴1.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尤其以「股四頭肌」為主,2.關節的活動度;適當的運動可以使股四頭肌強狀有力,關節活動度靈活順暢,保養出健康的膝關節。
當活動量甚多、膝蓋負重增強就會造成磨損;當活動太少,首先影響肌肉力量下降,甚至萎縮,民眾就會感到腳無力,以及關節活動力下降導致僵硬,容易發生關節內積水的情況,像76歲的老先生和67歲的婦人都是近來到門診尋求幫助的個案。
老先生描述他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過去天天都會去學校走操場的他,因為校園關閉也就都待在家裡,大多數的時間都坐著看電視,偶爾起身在家裡走動,防疫期間平均運動量不到以前的1/4。最近校園重新開放,恢復走路運動的他卻感覺雙腳無力,原本走10圈操場沒問題,現在走2圈就軟腳,因害怕趕忙就醫。
67歲的婦人主訴近來參與的社區排舞班重新開課後,一晚跳下來覺得膝關節卡卡的,隔天關節腫脹不舒服而來看診。蕭敬樺解釋,老先生和婦人都是因為長時間沒有活動造成的膝蓋不適,但2人不同的是,老先生主要是因為股四頭肌肌肉力量下降,婦人則是關節活動度出了問題,倘若兩人都未即時妥當治療和保健,放任症狀反覆發作就可能成為退化性關節炎的開端。
蕭敬樺提醒,適當運動可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強壯,尤其要強健股四頭肌,良好的肌力可保護膝關節,有效預防膝關節退化磨損,且適當的運動也可維持關節活動度。當一段時間活動度驟減,運動量及品質過度變少時就會讓關節附近的肌肉萎縮、肌力變弱,增加關節負擔加速膝蓋退化,進而膝關節僵硬活動不良,持續惡性循環就會讓整組膝蓋壞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