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一名7旬的許奶奶,突然感覺頭暈目眩,無法站立,家人緊急將老人家送到本院就醫。院方抽血檢查時,發現老太太長時間上腸胃道出血,導致血紅素僅有5.5(正常需12以上),以至於貧血頭暈,更誇張的是血小板只有9,000,相較於正常人需大於120,000,竟只有7.5%。進一步診斷,才得知許奶奶罹患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俗稱紫斑症),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因不明原因攻擊身體的血小板,導致血小板大量減少,影響凝血功能。嚴重的患者可能會突然身體內部大出血而致命。老太太因頭暈目眩的症狀來醫院治療,才發現腸胃道出血導致嚴重性貧血,經醫院的妥善診治目前狀況已穩定。
血液腫瘤科柯萬盛主任指出,所謂的「血小板減少症」,又俗稱為「紫斑症」,指的是身體的血小板減少,導致皮膚、黏膜甚至內臟器官出血的症狀。外觀看起來可能很小像針點一樣,或是呈現較大片的瘀斑,因為是紫紅色故稱為紫斑。紫斑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原發性的紫斑症發生原因不明,而續發性紫斑症患者則可能是因為罹患了某些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也有些民眾是在感冒、服用某些藥物、過敏後引發的紫斑症。紫斑症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年輕人及兒童患者比老人家多。以許奶奶來說,是屬於發生原因不明的原發性紫斑症,因為目前無法根治,只能長期透過藥物來控制,避免大出血的危險情況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患者往往不知自己罹患這項疾病,通常是在發現自己月經量太多、生產或受傷時大出血或下肢出現異常瘀血才意外發現。患有紫斑症的民眾。通常血小板體積也比一般人大,功能比較強,因此平時血小板只要能維持在40,000(正常人約120,000)就就足以止血。目前紫斑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先透過類固醇、莫需瘤單株抗體、免疫球蛋白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如果控制成效不佳,就可能需要考慮以手術切除脾臟治療,最近來醫界也研發出新的血小板增生劑,亦可做為治療上的新選擇。
柯萬盛主任也建議民眾,若發現皮膚常出現莫名的瘀血、紫斑、持續排黑便、貧血等症狀時,應儘快至醫院檢查以確定凝血功能是否異常。而壓力、睡眠品質、情緒不佳都可能是使病症加重的因子,提醒紫斑症患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輕鬆的情緒,最重要的是配合醫師的診斷按時服藥、回診追蹤,才是正確的保健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