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於近月來連環爆,先是食用油、色素添加物到前天爆發的鮮奶疑似含有藥物的問題,讓消費者們開始對自己吃下肚的東西滿懷憂慮。以食用油來說,連罹患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三高的患者都擔心外面買來的吃了不健康,寧願自己買花生來榨油,甚至鋌而走險,改選過去醫師建議少吃的豬油來食用,還有人向營養師說:「果然還是我說得對,豬油比較好吧!」,苦勸不聽的狀況層出不窮,讓醫院營養師們「有嘴說到沒涎」,有的人還說到燒聲,得吞喉糖上陣,成了食安風暴下的另類苦主。
大甲院區營養師陳昇閔表示,醫院營養諮詢門診專門提供正確的飲食及營養諮詢服務,很多來諮詢的民眾都是有三高問題,或糖尿病、肝病或癌症患者。這類患者較不建議在烹調上全採用豬油,因為豬油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相較於其他植物油類,長期過度攝取對這些患者的健康會有負擔,甚至導致心血管的疾病。另外,花生油雖然營養豐富,但自己榨的油沒經過精練,可能含有黃麴毒素,長期食用可能損害肝臟細胞,甚至導致癌症發生,且自榨油內含的雜質容易使油變質,即使分裝後冷藏,仍必須盡早食用完畢才安全,通常也不建議採用。
但本院營養室發現,油品事件爆發至今至少有一成以上來院接受諮詢的患者向營養師表明已完全改吃自己榨的豬油或花生油,有些明明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的高風險患者,寧願擁抱豬油的飽和脂肪酸,也不願信任市面上的油,甚至有原本樂意採信營養師建議、少吃豬油的患者,如今反而信心滿滿的向營養師說:「果然還是豬油好吧!」,再也聽不進營養師的建議。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也讓醫院營養師們十分頭疼,為了患者健康著想,只能花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和精神來和他們溝通,有的人還說到嗓子都啞了。營養師解釋,攝取油類最好的方法還是按照不同的烹調方式選用不同的油及不同品牌,例如油炸、高溫熱炒就採用發煙點高、比較穩定的油,如苦茶油、葡萄籽油、芥花油等;涼拌、沙拉則適合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煙點較低的油如葵花油、初榨橄欖油、芝麻油等,這樣既健康,也能分散風險,均衡攝取到不同油類的營養。再者,也請民眾也不需因噎廢食,過度排斥購買市面上的油品,只要是食藥署檢驗通過公布合格的產品,就能安心食用。
不過食安風暴持續延燒,各種色素、香精或食品添加物的問題不斷浮上檯面,持續有不少擔心的民眾前來詢問。面對民眾的擔心和質疑,營養師們無奈之餘只能多吞些喉糖,努力發揮專業給予建議,或提供其他可暫時替代的飲食方案。
|